本届世界慕课与在线教育大会还发布了《无限的可能——世界高等教育数字化发展报告(2024)》、“世界高等教育数字化发展指数(2024)”。发展报告汇聚了16个国家、地区、国际组织的95个案例,倡议充分激活人工智能的巨大潜能,构建更有韧性、更可持续的高等教育生态。发展指数由数字化育人、数字化办学、数字化管理、数字化保障4个一级指标构成,涵盖10个二级指标和17个具体测量指标,涵盖94个国家和地区的教育数字化发展数据,为世界各国高等教育数字化战略发展提供了更加科学精准的决策参考。
新时代廉洁文化是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文化。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不想”是根本,要靠加强理想信念教育,靠提高党性觉悟,靠涵养廉洁文化,夯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思想根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不想腐”,实现最终目标的核心手段是大力开展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之所以能由手段至目标,关键机制正是新时代廉洁文化的核心意涵,即凸显以贪为耻。廉洁文化是大众关于腐败和廉洁的普遍认知、态度、看法或价值观。要能成为廉洁文化,认知应当是正确的,价值观应当是积极健康的。例如,做到对腐败零容忍,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等。任何人,只有在思想深处筑牢了这个根本,真正认为腐败是可耻的,才能把廉洁作为本分,才能真正不想腐。能否以贪为耻,主要取决于对腐败后果和危害的正确认知。腐败后果具有很强的抽象性和迷惑性,仅仅基于常识或感性认识,很难把握其全貌和实质。腐败的危害广泛而深重,体现在政治、经济、社会、制度等多个方面。从道德方面看,腐败是背弃诚信承诺、损公肥私、损人利己的行为,因此是不道德的、可耻的。一些领导干部之所以变成“两面派”“两面人”,从根本上说,他们丝毫不认为以权谋私、贪污腐败是可耻的,甚至认为他们手中的权力就是自己的。推进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只有让广大党员领导干部和普通群众认为贪污腐败是可耻的,廉洁的价值观大厦才能筑牢根基,不想腐才能最终实现。
最新消息
民事案件的当事人大多是普通的牧民群众,他们大多生活在地广人稀、交通不便的牧区,诉讼也多是一些草牧场、婚姻家庭、民间借贷、道路交通、邻里纠纷等案件。在处理这些案件时,巴音那木拉总是用足了心思,想方设法化解矛盾纠纷,注重调解方式的运用,最终,这些案件90%以上都以调解或撤诉的方式结案,在有效化解社会矛盾的同时,较好地维系了群众之间的和谐关系,促进了民族团结。《》